老旧小区化粪池这件事,听听委员们都提了哪些建议7月13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九次主席会议,就民生类重点提案(加快建设我市农贸市场)及热点问题(老旧小区化粪池管理)开展专题协商。会上,与会政协委员围绕怎样建立老旧小区化粪池长效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府苗伟伦副市长和张本锋副秘书长等参加了会议。 此前,欧阳委员工作室针对老旧小区化粪池外溢现象进行了走访、关注,先后引起了温州新闻网、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等媒体的重点报道,并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委员们的发言很精彩,内容很丰富,小编整理了一份他们的发言要点,一起来看吧! 周晨晖 市政协常委、城建资环委主任 化粪池外溢或堵塞是老旧小区最突出、最基本的的环境卫生问题,应急疏通只是临时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还需建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落实资金来源。建议: 一是建立日常管理机构。利用化粪池外溢这个最急切的需求为切入点,由街道或社区牵头建立日常管理机构,负责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监督。 二是建立资金落实渠道。政府部门要建立老旧小区资金多方筹措机制,适度提高居民物业管理费,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率,发挥维修资金在保障老旧小区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改造提升清单制。建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清单,明确每年改造几个项目,以及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改造目标,同时在前几年城市管道普查的基础上延伸到老旧小区,为下一步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提升提供基础资料。 叶建平 市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主任 市区老旧住宅小区化粪池管理看似小事,实则是民生大事,不仅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建议: 一是落实法规要求。加强现行法律法规宣传,严格落实规范设计、保质施工和定期清掏要求。 二是加强提升改造。借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做法,合理推进,有条件的小区,可以考虑按照绿色环保、清洁耐用的要求进行改造提升。 三是有效提升管理。实行“亮牌管理”办法,挂牌公示产权人,明确责任人,明确清掏周期,明确管理标准,明确应急处置,公示常用联系电话等内容。 四是强化应急处置。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街道、社区要建立小区化粪池堵塞、外溢应急处置办法,制定应急预案,协调专业的清掏、维修人员及时处理。 欧阳后增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 老旧小区化粪池,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建设、管理、使用不规范,时有发生满溢现象,已经成为群众关切的“民生难题”,应建立长效机制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明确责任分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小区物业以及使用者之间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二、建立基础档案。对类似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用图示和图表精确标注化粪池建造时间、地点、规模、结构形式等相关信息。 三、开展免费清疏。建议将免费清疏化粪池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维修和管理并重,制定运维方案,定期开展日常运行巡查。 四、推进市场化运作。采用合同委托形式,委托专业服务公司定期清掏。 王长明 市政协委员、市民间智库促进会副会长 老旧小区化粪池经常满溢或堵塞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高度,谋求系统化、全局性、长远性的解决方案。 一要建立市区老旧小区化粪池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调查摸排,精准掌握各化粪池的使用现状,建立完整、精细、系统的市区老旧小区化粪池数据库。 二要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综合施策。推进维养改造市场化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集中开展老旧小区化粪池的改造提升,做好小区内管网与城市一、二级排水管网顺畅衔接;严格落实现有相关规定,必要时要出台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权利义务主体,对于未依法履行相关义务的责任主体,责令限期整改。
市政协主席余梅生,副主席陈作荣、王振滔、黄寿龙、谢树华、徐有平、王丽峰,秘书长朱增岳参加会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鹿城区有关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 |